模具行业打磨十三载 磨出人生精彩“刻度”
--模具设计师邓焕球
(东莞日报:见习记者 刘维佳 记者 袁健斌)
作为横沥镇首批“百名模具师傅培训工程”培训学员之一,邓焕球在今年迎来了他从事模具开发的第十三个年头。回首过往,酸甜苦辣涌上心头,从曾经的“菜鸟杂工”,到独当一面的模具师傅,再到如今的模具设计师。他在一个平凡的岗位,凭借着刻苦钻研的韧性,用一手“绝活”,将模具加工的精度,变成了人生的精彩“刻度”。
从杂工到模具师傅
邓焕球毕业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,在2007年横沥镇开展的“横沥镇百名模具师傅培训工程”中,他从200人里脱颖而出,成为该工程首批学员之一,随即被安排在旭和电器制品厂工作,刚刚毕业不久,经验尚浅的他只能从学徒做起。
“当时政府每个月给予500元补贴,村委会也有200补贴,可是太累了,很多学徒没有坚持下来。” 邓焕球说,学徒一开始都是做一些简单的打杂活,强度大且机械重复,有个别学员承受不住压力陆续辞工,但考虑到政府对本地青年模具师傅的培训力度,邓焕球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。
一开始,邓焕球在数控加工部门工作。数控加工是份精细活,一不留神,手就会被各种工具划伤。为了掌握更多技能,邓焕球会在师傅教授时,总会全神贯注观察每一个步骤、每个细节,然后记录在笔记本上,回去以后自己再慢慢琢磨。
“小邓别怕,你比我强多了,我学历没你高,现在不也干得挺好的吗?”师傅的话给了邓焕球很大信心。在学徒期间,为了攻破技术难关,邓焕球成了师傅和车间技术员的“跟屁虫”。画图的时候,邓焕球就在一旁看着,不懂的就问,慢慢地,他不仅学会看图,还学会了制图。
“师傅也是过来人,看到我是真心想学习就向主管申请,把我调到了CNC编程的部门工作。”短短三年,邓焕球凭着这那股刻苦钻研的韧性,从一名车间“杂工”快速成长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。
13年跨越多个工种
在13年模具师傅生涯中,邓焕球并不一帆风顺。
模具这一行,很多新人都选择进模具厂做钳工学徒,或是加工学徒,以此学习模具技术,几年后自学或是找人学习软件和设计,再转行当模具设计师。
这些经历,邓焕球都有。从刚毕业时的杂工到数控加工部门,再转到CNC编程,最终定位设计师。十三年来,邓焕球的脚步并没有停下。
模具行业的分工非常细,每个工种的工作范围都非常明确,这样就导致学徒工作几年只学到了某个或是几个工种而已,对模具的整体知识可以说很少接触。看似工厂里都有不同分工的技术工人,但实际上个个技能单一,缺乏对模具加工整体的把控能力。
邓焕球深知这一点,如何保证自身持续的竞争力,伴随模具行业共同成长成为了他思考的重点。
为此,在2010年,邓焕球已经能够在数控加工和编程方面独当一面,开始涉及整套模具的设计。工作之余,他了解到东莞市智通人才市场开展了一期全面的模具设计培训课程,本地青年还可以向劳动局申请免费学习,于是邓焕球毫不犹豫地报了名。
“三个月的培训,我没日没夜思考设计的事情。”隔行如隔山,从一个工种跨越到另一个工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,但邓焕球真是凭借着这一颗不服输的内心,掌握了整套设计课程,也为他后来从事模具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与横沥模具行业共同成长
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,特别是在目前中国工业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时代,模具行业仍是个朝阳行业,仍然是个充满机遇的行业。
工作之余,邓焕球还兼任横沥镇模具团支部的书记,日常他会组织开展技能竞赛、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,促进横沥模具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。“我们这一代制造业人骨头里留的是技术的血,在模具行业打拼十三年,发光发热的为东莞制造业的发展,为社会的发展做着贡献,我感到很充实,很自豪。”邓焕球如是说。
据介绍,自2018年横沥提出打造“模具产业强镇”的规划,推动科技、金融、人才、信息等高端要素与优势模具产业相结合,加大对模具企业的技术改造,加快模具产业升级。
“横沥近几年大力推动模具行业的发展,作为一个模具从业人员,就是要保持一颗不断学习的心,才能不被淘汰。”谈及未来发展,邓焕球信心十足。
(本文章来至2020年8月28日东莞日报:东莞日事A05版)